風險管理咨詢服務
建設項目風險管理指的是如何在項目所處的環境中把風險的影響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風險分擔的主要原則是:1)由對風險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擔相應的風險;2)由管理/控制該風險成本最低的一方承擔;3)所承擔的風險與其所得回報要相適應;4)所承擔的風險要有上限。故確定分擔方案時應考慮:當事人(委托方、承包商、保險公司、專業顧問等)的專業知識、量化后的風險成本與合同規模的比率、哪一方處于控制風險的更好位置等因素。借助我司在施工合同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我們將和委托方一起確定風險分擔的最佳方案。
施工合同文件是建設項目的風險分擔機制,是該項目風險管理方式的載體。選擇適當的合同架構、合同類型、合同文本是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的基礎,融入實戰經驗的合同專用條款是體現風險管理水平的關鍵所在。
我司擁有熟悉國內實操手法與國際慣例的專業人才。在熟練掌握國內施工合同體系的同時,諳熟FIDIC、JCT、NEC等國際通用的合同體系,具有EPC、BD、MC等現代合同類型的實操經驗,能為委托方提供中西合璧的專業服務。
該項服務可實現的目標
通過審查所需的工作范圍、識別項目風險、進行風險排序、實施風險分析,制定出風險管理行動計劃;通過合理有效的合約規劃手段,建立起風險的分擔機制;通過良好的索賠管理和爭議解決機制,及時解決合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從而協助委托方達到減輕項目風險和提升項目價值的最終目的。
我們的服務要點
-
識別風險及分析風險,制定風險管理行動計劃。
-
建議應采用的合同架構,如平行承包模式、總承包加分包模式、施工管理模式等。
-
分析不同合同類型的特點,尤其是EPC合同與DB合同或傳統合同類型之間的區別,鎖定其異于其它合同的主要風險點,協助委托方選擇適合的合同類型(如總價包干合同、單價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EPC合同、DB合同、MC合同等)。
-
編制合同條款,包括但不限于投標須知、合同書、通用合同條款、專用合同條款、工程量清單、圖紙目錄等,并融入國際工程經驗。
-
編制索賠防范措施及反索賠工作流程,及時評估索賠或反索賠金額。
-
編制爭議協商方案,參與協商,為和解的最終達成提供專業支持。
-
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力爭通過調解、審議委員會等方式解決爭議。
-
在不得已采用爭議解決的終極手段訴訟或仲裁時,為委托方提供包括證據支持、文件管理、爭議評估、專家證人等服務在內的完整的訴訟、仲裁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