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芯片”之殤到“稅籌”之痛
2018年05月29日
前幾天,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正好朋友建安在國內某元器件廠任職,我們不由地聊到了近期出現的中興事件。由于該高管講得十分中肯,在座的朋友都大開眼界,我特地請他將文字作了一個總結。
“近期出現的中興事件,暴露出我國缺芯之痛。某些關鍵整機系統,國產元器件上機率為零。自主芯片產業發展需要市場應用支撐,某些整機公司,如中興之流以市場為誘餌,‘忽悠’國內元器件企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生產,看似在支持國產核心技術的開發,實際上是以此為籌碼,迫使進口元器件廠降價,并不是真心要用國產元器件,一來二去,國產元器件企業要么損失研發經費,要么只有極低的價格血拼市場。國產芯片發展,很大的問題是缺少生態,用、研雙方要緊密合作才能真正提升我國芯片產業?!?/span>
所以,當美國、英國紛紛向中興舉起大棒時,中興束手無策,一個小小的芯片把一個超大型企業弄得雞飛狗跳,乃至于國家也顏面盡失。
雖然,今天特朗普又360度腦洞大開,但我相信,后面我們所付出的成本不會太小。
這一切,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短視!
同樣,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因不遵從稅法、或對有關稅收政收政策整體把握不夠、或目光短淺、或急功近利,在稅收領域也經常出現短視的行為!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每當企業收到主管稅務機關的自查檢查通知時,才忙不迭地、臨時抱佛腳找我們做“稅收籌劃”。這種情況下,我眼前通常會出現一幅畫面:一位醫生面對已經病入膏肓的病人,正在發揮人道主義關懷??吹狡髽I血淋淋的數據和殘缺不全的財務資料,我在這時能做的,只能讓你面對稅務機關檢查的時候,盡量保持發型不亂,而對于檢查結果,也只能自求多福。真的,要是我們真有能點石成金,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我們各大事務所早就去造芯片了,怎么還會在電腦前磨牙呢?
好多企業都說稅負重,其實解決公司稅負重的無非就是三句話:業務流程再造、商業模式重塑、公司架構新設。節稅的環節早已從企業立項、簽定合同的時候就已開始了,靠財務人員計算而少交的稅,從來就不是避稅,也不是籌劃,而是偷、漏、抗、騙稅。在金稅三期的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下,企業靠“短視”的行為少交稅的可能性是越來越低了。
如何避免“短視”,化解企業風險呢?
(一)了解企業需求
不同企業的基本情況及納稅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老板們常常對自己的需求也沒有完全想明白,他的思維是跳躍的,我們要做就是從老板們云里霧里的交流里,敏銳的發現他是想做什么,幫他設定出GPS中要設定到達的點。這是稅收籌劃中最根本的部分,是稅收籌劃活動的出發點。
(二)企業相關稅收政策與環境分析。
全面了解與企業相關的行業、部門的稅收政策,理解和掌握國家稅收政策及精神,最好能與相熟識的稅務人員進行一些政策交流,并得到他們的幫助,因為征納雙方往往對稅法的條文有著不同的理解,這對于成功實施稅收籌劃尤為重要,可以增強籌劃成功的可能性。
(三)確定稅收籌劃的具體目標。
企業的最終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稅收籌劃目標必須服從企業目標,具體目標主要有:實現稅負最小化;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獲取資金時間價值最大化;實現納稅風險最小化。所以,稅負是否最低并不是一個方案的最終結果,而是各種因素權衡之后的選擇。
(四)設計備選的稅收籌劃方案
稅收籌劃方案的設計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認定涉稅項目的性質,涉及哪些稅種等;其次,分析涉稅項目的發展態勢,引發后果,稅收籌劃空間大小,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等;最后,設計多種備選方案。
(五)分析、評價各個備選方案,并選擇一個最佳方案
稅收籌劃方案是多種籌劃技術的組合運用,同時需要考慮風險因素。方案列示以后,必須進行合法性、可行性分析。每種設計方案都會產生不同的納稅結果,就像GPS會同時提供幾條備選路徑讓你選擇。有的路徑費時,但節省過路費;有的路徑所費時間最短,但紅綠燈稍多……。對多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和評估后,我們就可以配合企業針對自己的需求,選擇一個最適當的方案。
(六)實施、監控、評估和改進
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因為執行偏差、環境改變、由于原有方案的設計存在缺陷或者稅法調整,從而與預期結果產生差異,這些差異要及時反饋,我們會和企業共同商量,對方案進行改進。
如此這般,才是稅收籌劃的正確打開方式,這才是長效機制。
中興的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芯片”的警鐘,沒有十余年持續的燒錢,我們是沒有辦法撐起“芯片”的天空的;同樣,金三系統的完善,也給納稅人吹響了誠信納稅的號角,與其絞盡腦汁,逃稅漏稅,不如學會合理籌劃,做合法納稅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否則,不僅今天,而且未來,我們都會付出巨大代價。
我說完了,你看著辦唄。